泡腳的小常識

泡腳的小常識

 

按照醫學上的解釋,腳底有我們人體許多穴位,而熱水泡腳,一則可以加速我們人體的血液循環,二來可以刺激這些穴位,使我們人體達到保健的功效。

 

1. 腳走不動可以多泡腳

如果你超過40歲到50歲了,你本身的腳骨關節已經開始不像年輕的時候,這個骨關節的肌肉開始萎縮,骨頭跟骨頭就容易碰到,當中有一塊軟骨會慢慢硬化,所以你的腿會痛。像這種情況你應該多泡腳,讓它血液循環暢通,因為血脈能夠促使新陳代謝讓骨頭不要發硬。

 

2.要用桶來泡腳

 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太沉太貴,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邊泡一邊加熱水。現在有很多電動泡腳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樣深,那就更好了。

 

 3.最好在下午4-5點泡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於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和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4.泡腳水的溫度

 這要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後再慢慢地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熱為止

 

 5.泡腳的水中不要隨便加東西

 最好不要在泡腳的水中隨便加東西,因為由於熱力的作用,泡腳用的藥物是很容易吸收的。身體內寒氣重時可以加艾葉一起泡,但不能天天加,一周加1-2次,艾葉加一小把就可以了。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到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另外,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