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銀子是什麼模樣?上面全是牙印,掉地上都認不出來

古代的銀子是什麼模樣?上面全是牙印,掉地上都認不出來

錢這個東西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它卻是萬萬不能的,所以從遠古時代人們就發明出了貨幣這種可以用來交換的價值幣,等到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出現了專門的銀兩,在現在的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也會看見古時候的人們使用的錢財就是那種銀晃晃的銀子,像一個金元寶的形狀,工工整整的很是好看。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贏字真的是長那樣的嗎?其實並不是的,古代的銀子長相非常的丑,上面凹凸不平的,有很多類似牙印的形狀,而且看起來一點都不閃,就算掉在地上也很難看出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在中國漢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銀兩這種貨幣,它是中國古代把銀錠作為稱量貨幣的一種形式,到明清時發展到頂峰,古代的銀子都是用真金白銀做成的,所以無論是重量還是價值都是非常實在的。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清朝末年一斤豬肉只需要20文錢就可以買到,而一畝很好的土地,只需要七八兩銀子就可以購買,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銀兩購買力還是很高的,但是就是因為他的價值比較高,所以一般的平民百姓是很少使用的,只有商人或者是王公貴族才會頻繁的使用銀兩,普通百姓大多使用的是文錢或者是銅錢。到清朝末年的時候,銀子的使用頻率稍微減少了一些,人們習慣於用銅元購買物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銀子的形狀是類似於船的樣子,但其實古代的銀子並不是船型的,也沒有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麼整齊,那種非常整齊的銀子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數量很少。古代的銀錠子價值很高,通常一個就可以抵上一個人一個月的工資。雖然真實的古代銀子並不是那麼標準的元寶型,但是造型和元寶也差不多,都是那種中間比較細,兩頭寬寬的形狀,有時候還會見到那種一整塊的銀子。

 

而且古代的銀子也並沒有那麼的閃亮,人們在形容銀子的時候通常會在前面加上白花花的,但其實因為古代的提煉技術並不高超,所以銀子中含有的雜質也很多,這樣就導致它的光澤質感都沒有那麼的好,也不會像電視劇中那麼閃亮,就算丟在地上,也可能認不出來,而且上面還會有很多類似於牙印的東西,因為古代人辨別銀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在牙齒上咬一下。想想只要銀子流通一次,就被咬一口,多麼不衛生了,看著就讓人反胃,網友也是納悶:古代人是怎麼下得去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