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存儲晶元問世 逆襲三星任重道遠

上月,合肥長鑫的DRAM正式投片,產品的規格為為8Gb LPDDR4。

頂層設計力圖打破DRAM長期被外商所壟斷格局

DRAM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比如電腦、伺服器的內存條,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運行內存中都有DRAM的身影。由於三星和SK海力士在DRAM的市場份額合計高達70%,因而韓國企業可以輕易操縱DRAM市場。

在三星等國外廠商惡意漲價的大背景下,在2017年,DRAM的價格瘋漲,內存條被網友調侃"都快漲成金條了"。市場規模也從2016年的415億美元提升到2017年的722億美元,漲幅高達74%。

其實,在2016年第四季度存儲晶元大漲價之前,國家就已經著手布局存儲晶元。當時國內5個城市對國家存儲晶元項目進行了幾輪的爭奪,在幾輪"淘汰賽"之後,國家存儲基地落戶武漢。原因就在於很多方面武漢比其他城市有優勢,特別是武漢還有武漢新芯這家在存儲晶元方面有一定技術積累的企業,這使得武漢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去承接國家存儲晶元項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合肥在敗給武漢之後,並沒有氣餒,反而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決策繼續做存儲晶元。在資金上,投入了不少於460億人民幣,在技術上與日本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合作,因而有日本媒體報道這是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對韓國三星、SK海力士的復仇之戰。

用來打個比方的話,長江存儲是"國家隊",合肥長鑫則是"省隊",而且長江存儲與合肥長鑫長鑫做了分工,長江存儲主攻NAND Flash,合肥長鑫主攻DRAM,這樣就避免了兩家企業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

根據原本的規劃,合肥的存儲晶元工廠預計量產時間為2018年下半年,屆時12英寸晶圓月產能高達10萬片。不過,目前來看,這個指標要完成的難度非常大,希望合肥的存儲晶元工廠能夠早日實現預期的規劃,把DRAM的產能提上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境外企業有一定技術依賴性

雖然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等國內存儲企業紛紛傳出好消息,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明確,那就是在技術上,合肥長鑫、福建晉華在技術上與對於境外企業都有一定的依賴性。

在最初,合肥長鑫是打算和日本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合作,不過,這場合作隨後就淡出媒體的視野,不知是坂本幸雄非常低調,還是其他原因,媒體上看不到後續合作消息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後,又傳出兆易創新投資合肥長鑫,並與合肥長鑫合作的消息。不過,兆易創新只是在Nor Flash上有一定技術積累,並在國外大廠紛紛退出Nor Flash的大背景下,兆易創新抓住了鎂光和Cypress等大廠退出留下的巨大市場空缺,在Nor Flash市場上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進而斬獲了10%的市場。

在DRAM上,兆易創新是不折不扣的白丁。之前,業界傳出兆易創新將收購美國收購的ISSI以便獲取DRAM相關技術,不過這項收購後來又告吹了。據業內人士披露,兆易創新的DRAM技術,其實也是源自外商授權的,並不是自主研發,只是當了一回"二傳手",一些媒體對兆易創新捧得太高了。

同時,業界也傳出合肥長鑫從中國台灣和韓國挖人的消息。雖然暫時沒有明確合肥長鑫的具體技術來源,但技術源自境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類似的,福建晉華的技術也是來自境外企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福建晉華選擇了與聯電合作的技術引進道路,由晉華出資,委託聯電開發 DRAM 相關技術。由晉華提供三億美元資金採購研發設備,並依進度陸續支付聯電四億美元,開發出的技術成果雙方共有,整體技術完成後,再轉移到晉華進行量產。

可以說,很多國內企業在尋求技術突破的事後,第一選擇還是與境外公司合作,或者是從境外購買技術授權。即便是挖人研發,也是讓他們過去做過的技術重新實現一遍,對境外的技術和人才依舊有一定依賴性。

將面臨三星、SK海力士、鎂光、東芝等公司的絞殺

在很多行業,一旦中國人掌握了核心技術,十有八九就會白菜化。然後一個過去高大上的高利潤行業,被中國人做成紅海行業。同時,一大批過去金光閃閃的國外巨頭破產或兼并重組。在這方面,面板行業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三星、SK海力士、鎂光、東芝、閃迪等公司為了避免存儲晶元行業變成第二個面板行業,必然會對中國存儲晶元企業進行絞殺。比如通過技術優勢形成產品代差進行競爭,或打價格戰的方式扼殺中國企業。

前不久,業界傳出三星刻意控制產能,防止存儲晶元價格下滑,極有可能是想在國產存儲晶元上市前,再大賺一筆錢,存儲充足的彈藥,為將來和國產存儲晶元打價格戰做準備。

在未來幾年,合肥長鑫會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能否度過難關,重複京東方的輝煌,就要看政府有多少定力,以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