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佛經里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意思是如果你看別人都是幸福的,而只有自己是悲苦的,請不要抱怨,因為在別人的眼中,你同樣也有他們所羨慕的幸福。

 

既然我們在別人的眼中是幸福的,那麼為何自己卻又感覺不到呢?

 

有位悲傷的居士曾找南懷瑾大師訴苦,說自己在車禍中被毀了容,喪失了生活的信心。

 

南懷瑾問道:「這場車禍只有你自己一個人受傷嗎?」女居士回答說:「不是的,還有一個人當時就去世了,一個人變成了植物人,至今還在醫院裡。」

 

「那麼對於那兩個更加痛苦的人來說,你現在還活著,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只用一句話,南懷瑾便解決了這個居士心中的痛苦,就是因為他用禪的智慧把握住了人心中痛苦的根源——與他人比較。

 

世界這麼大,無論我們比什麼,我們都會發現優於我們的人在前面,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不妨想想古人常說的一句話,這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總是存在的。單就衣食住行而言,向上比較,有的人錦衣玉食,開好車,住豪宅,有的人卻只能住在普通的單元房裡,每個月還要還貸款,出行只能騎自行車。

 

但我們也必須明白,比較也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想要改變自己的現狀,我們就必須努力。而在我們努力讓生活變好以前,我們不妨先採取一些方法緩和一下自己的壓力。保持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用別人的痛苦對照我們的痛苦,相比之下,我們的痛苦就會減少很多。

 

當然,想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其中最難掌握的就是比較的尺度。

 

向上比的「不足」太多,難免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向下比的「有餘」太多,難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但其實只要掌握好這「不足」和「有餘」之間的平衡,我們的生活就會少很多煩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現實中,真正明智的人不會把自己放到眾人之中盲目比較,自尋煩惱。因為他們明白,人與人之間固然存在差距,但人們所面臨的生活本身就千差萬別。跟情況完全不同的人比較完全就是自尋煩惱。如果比較實在無可避免,真正達觀的人應該在比較中尋求一種平衡,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判斷,明確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好自己,而不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別人身上。

 

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你有你的痛苦,別人也有別人的痛苦,就像別人不可能照進你的生活,你自己的痛苦也只能靠自己解決。只是在解決痛苦之前,請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而不要人為地放大自己的痛苦,從而讓自己陷入痛苦中無法自拔。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然是一種中庸的人生態度,但絕不是消極的。不去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較,是為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比較中緩解生活的壓力,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得過且過,人生的真諦終歸還是要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