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可改變大腦結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從事慈善行為不僅會改變心理,也會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

 

Tara MacIsaac/陳俊村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慈善、幫助他人、解決複雜的道德難題等行為,不但有心理方面的作用,也會對腦部產生生理方面的影響,例如:使大腦灰質(gray matter)增加、改變神經反應等。

 

大腦灰質增加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一項研究顯示,擁有較高「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能力的人,其腦中與社交行為、決策和衝突處置有關區域的灰質較多。

 

在這項研究中,67名受測者被要求評估複雜的道德難題,例如藥物安樂死議題,並從12個基本理由中選擇其關聯性,然後接受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比較其腦中灰質的量。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對信息進行深入處理的部位,集中了大腦中大多數的神經細胞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得出推論:大腦灰質的改變與較高道德推理能力的因果關係。

 

善心訓練可改變神經反應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於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當人們變得比較有同情心時,其腦中涉及憐憫、理解他人、情感控制和正面情感的區域,活動量會增加。

 

這項研究主要是要確認人們能否被訓練成較有同情心。研究人員首先要求受測者想象某人受苦,然後祝福其早日解脫。受測者想象的對象包括與自己關係良好或有過衝突的人,也就是說,不管是敵是友,他們都被要求要對其心存善念。

 

 接著,研究人員要求受測者看人們受苦的圖片,並對其進行MRI測試。結果發現,受測者對於受苦的神經反應已經改變,反映出較多同情心。

 

研究人員稱,這就像重力訓練。透過系統化的方法,人們確實可以建立其慈善的力量,並關心別人的苦痛,而且願意提供協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知道嗎?當我們升起負面情緒,大腦立刻發出紅色警訊,交感神經系統像探照燈瞬間發亮,壓力荷爾蒙沖刷至血液中,全身都進入備戰狀態;而當我們快樂、放鬆、感受到愛和喜悅時,副交感神經將被喚醒,多巴胺及親密荷爾蒙大量分泌,平靜自在如漣漪般擴散,心靈、身體及大腦也得到療愈和釋放。

 

我們所吃的食物決定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和念頭則決定了我們的腦和心。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兩匹狼:愛之狼和恨之狼,問題是,我們努力餵養的是哪一匹?

 

所有生物中,只有人類會不斷操心未來,懊悔過去,為現在自責;人類高度進化的大腦反而成了痛苦的容器,精密刻劃著所有心念的痕迹。好消息是,大腦不停隨著心而改變,當我們安靜打坐、深呼吸、回想生命的種種快樂美好、發出慈悲祝福的善念時,大腦中數十億個神經元也隨之同步調整,將愛與幸福的能量傳送到全身。

 

其實,透過每天的練習,你我也可以像品嘗到放鬆喜悅的身心滋味。

傳遞是積善,功德無量!

 頂禮盡虛空一切諸佛菩薩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